國內巨頭忙於亂鬥的時候,我們可能正在錯失AR新一輪的崛起

作者:Jasmine 时间:2018-04-15 06:00:06 標籤: 分類:

國內巨頭忙於亂斗的時候,我們可能正在錯失AR新一輪的崛起

  2018年伊始,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互聯網行業的現狀,那就是烏煙瘴氣。

  一是區塊鏈泡沫吹出天際,此起彼伏的暴富神話刺激各路人士湧入,如今比特幣跌破7000美元關口、重大交易所各有困境、閻焱薛蠻子等大佬著急撇清關係,更是攪得人心惶惶。二則,從年初之後各大巨頭的亂鬥就沒有停止過,前有百度和頭條、後有抖音和快手,現在美團和滴滴更像是開啟了「世紀之戰」。

  當國內互聯網都圍繞在區塊鏈和搶奪對方地盤,VR/AR行業似乎已許久沒了消息,但與之相反,最近一段時間國外的新聞倒是接連不斷。

  比如Magic Leap已經開始向合作夥伴提供第一批Magic Leap One頭顯,蘋果公佈數據,半年多來,利用ARKit開發的應用在全球總共下載量超過1300萬次。據Digi-Capital預測,今年ARCore/ARKit將實現9億裝機量,千億級市場規模即將到來。

  2018能成為AR開啟應用的元年嗎?如果國內再沉浸於各種下半場,是否會錯過這一場看似捲土重來的潛在技術風口?

  資本市場上的中美差異,暴露了什麼?

  外界常用「資本寒冬」來形容潮起潮退後的VR/AR行業,但實際上,去年全球VR/AR投資額創下了近3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2016年融資額上升12%,與2015年相比更是增長近3倍。其中,我國在這一行業的特殊地位表現在,不僅位居全球第二硬件出貨量和吸引投資額,而且也是主要跨境投資資金的重點來源。

  同時,伴隨著蘋果ARKit、穀歌ARCore的相繼出現,國內互聯網巨頭也推出了AR開放平台,比如百度的DuSee、騰訊的QQ-AR,以及阿裏AR平台開放識別追蹤、內容製作平台等核心能力。

  看似國內互聯網圈從來沒有缺席這一技術風潮,其實在「外熱內冷」的環境下,我們漸漸和美國拉開了一些差距,甚至也可以說,暴露了VR/AR元年時就存在過的問題。

  首先單從資本層麵來講。上個月虛擬現實風投聯盟(VRVCA)聯合投中集團及行業媒體,共同發佈了《VR/AR全球投資回顧與2018年展望報告》,據該報告顯示,2017年美國、中國VR/AR全球融資雖然都有下降,但依然佔據絕對主流。隻是值得注意的是,中美有關融資項目與融資金額的不平衡差距依然顯著,2016年中美融資金額佔比相差41%,融資項目數佔比卻隻差15%,2017年這一數字分別是39%和19%,這個不平衡維持在20%以上。顯而易見,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缺乏像Magic Leap這樣的超巨型融資項目。

  更直觀一些,上圖是2017年重點VR/AR融資項目,前五個均屬別國,且從第四個項目開始融資額就大幅度下降,酷開的融資額甚至還不到Magic Leap的百分之十。

  而從投資者這一欄來看,國內投資活躍度2017年下降明顯。2016年在VR/AR領域豪擲千金、連投12家公司的盛大集團,如今沒有傳出任何投資項目,阿裏、騰訊去年也隻各自投了一家公司。但同為產業投資的蘋果、穀歌反而在去年加緊腳步佈局VR/AR。蘋果斥資200萬美元收購RealFace公司、斥資2億美元收購Lattice公司,還有未披露收購金額的SensoMotoric Instruments和Regaind公司,穀歌則收購了Halli Labs和Kaggle公司。

  國內倒是隻有網易出手大方,近日設立了20億元基金用於收購美國VR和遊戲公司。

  得益於Magic Leap的融資和ARKit的推出,去年的投資總額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受AR的迅速發展所帶動。而且Digi-Capital分析2018年第一季度AR/VR市場趨勢後,預測AR用戶基數在5年內可達到35億,收入高達850億至900億美元,然而VR用戶基數約為五千至六千萬,收入約100億至150億美元。由此可見,AR和VR的前景差異可能預示著市場分割,而隨著穀歌、蘋果等巨頭的押注,前者無疑還會在今年有所展望。

  中國AR的紅包,外國人的AR遊戲?

  已經公開出售的OPPO R15係列,沒想到現在打出了一張技術牌,在體驗會上,OPPO宣佈聯合商湯科技SenseAR平台為引擎打造OPPO AR開發者平台。據說這是中國手機廠商第一次宣佈打造自己的AR開發者平台,對標的是穀歌和蘋果。與此同時,小米卻選擇與穀歌達成戰略夥伴關係,成為國內首批採用穀歌ARCore技術的公司,並將獨家首發AR遊戲The Machines。

  不得不承認,AR技術今年在國內也引起了不少硬件廠商或互聯網公司的注意,但現在移動AR的初步嘗試尚不知效果如何,更早之前,國內消費者接觸最頻繁的AR應用,應該還是春節期間的AR紅包。而AR紅包說到底無非是騰訊、支付寶的營銷工具,連產品都算不上。

  至於真正被看好的巨頭AR平台,百度DuSee自從2016年8月份被公佈後,已經鮮有消息傳出,騰訊的QQ-AR力圖在人文社交、商業宣傳和企業運作中發揮作用,比如首個可AR識別課本、「魔法報紙」。至於阿裏,官方說法是AR平台已累計服務近2億用戶,商品增加AR展示後,轉化率會得到大幅提升。

  可這些平台真的是服務於開發者的嗎?

  相比較而言,蘋果和穀歌提供的AR平台起碼是為產品而生。以ARKit為例,專門利用該平台開發的App在全球共被下載超過1300萬次,其中遊戲佔比從35%上升到47%,類別工具App下載量佔比從去年10月的19%下降到當下的15%,生活類佔比從去年的5%增長至11%。

  具體到產品排行,遊戲AR Dragon登頂過去六月的ARKit應用下載量榜單,而在付費App下載量和吸金量兩份TOP10榜單上,CamToPlan Pro均為冠軍App,這是一款精品測量類應用,專門服務於施工人員和室內設計師。當然,蘋果也不得不麵對ARKit上遊戲產品居多的尷尬。

  不過,以AR遊戲來培育市場確實是一條已被證實的捷徑,但若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國在AR遊戲研發上依然處於弱勢。

  AR遊戲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集成在原有應用內的新功能,二是純AR類手遊,將遊戲場景搭建在現實中。按照這兩種分類,明顯看出我國多數遊戲隻是與AR技術「沾邊」,也就是屬於第一種,比如支付寶AR紅包、陰陽師現世召喚等,而寥寥無幾的純AR手遊,偏偏是「牆內開花牆外香」,比如網易自研的AR解謎遊戲《悠夢》。相反,國外的AR遊戲研發多偏向第二種。

  這種差距的背後,很可能就是空間定位、場景識別、運動追蹤等技術性成熟度的問題。

  留給國內的技術空間是否在縮小?

  從2016 VR/AR元年開始,國內對這一技術潮流的期待是藉此實現彎道超車,對標的正是美國,如果繼續用這個最終目標來衡量當前國內VR/AR的現狀,其實不容樂觀。

  據《VR/AR全球投資回顧與2018年展望報告》顯示,由於硬件出貨量低於預期,投資者的關注重點從早期的硬件和內容,轉向具長期投資價值並能跨內容和平台應用的工具與底層技術,以及能夠快速驗證產品價值並產生收入的企業/垂直行業領域。按照投資者的方向和巨頭的引導,國內也正在發生這種轉移,不少AR開放平台建立、專注底層技術的項目浮出水麵,都是其中表現。

  但是從投資分佈圖可以看出,工具/技術等關鍵行業節點的龍頭已經逐漸成型,並達到B輪或C輪階段,也就說留給初創企業的機會越來越少,可這其中屬於中國的少之又少,隻有資本還相對活躍。

  以AR引擎為例,全球兩大支柱Metaio與Vuforia先後易主,前者被蘋果收入囊中,後者被高通賣給PTC。也正是Metaio被蘋果收購,壓在國內AR引擎界頭上的大山移除之後,國內一批諸如亮風台這樣的AR引擎公司才開始崛起。之前騰訊的「QQ-AR 火炬」活動和星巴克聯合支付寶上線掃logo領AR寵物,技術供應商都是亮風台,可是它與Vuforia、Metaio比起來似乎還是有差距。

  所以說,在AR技術及解決方案提供上,我們似乎還是追著美國跑。

  這裏也順便提一下VR遊戲開發引擎,數據顯示,全球最賺錢的1000款手機遊戲中,有30%都是使用Unity的工具開發,尤其在VR設備中,Unity遊戲開發引擎更加具有統治地位,在2016年3月份出貨的Oculus Rift中,其自帶的30款遊戲中有16款都是使用Unity開發,而三星Gear VR打造的基於智能手機的VR頭盔設備裏,90%以上的遊戲都是使用Unity引擎開發。

  由此可見,在跨內容和平台應用的工具與底層技術上,我們並未有超越之勢,這種現狀帶來的擔憂是,即使VR/AR行業有朝一日爆發,會不會還是形成和如今國內智能手機受製於人的局麵?尤其是現在國內創業者和投資者的目光,都被更有「現實」價值的區塊鏈所吸引。

  或許很多人都已經忘了下一代計算平台的預言。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本文來源:http://new.qq.com/omn/20180413A0E3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