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天潢贵胄:李世熊及其家属(二)

日期:2021-09-14 作者:Vivian

大明遗民李世熊


明末清初,泉上李氏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明遗民李世熊。李世熊(1602-1686),字元仲,虽然饱学多识,科举场上却不如意,只好在家乡开馆授徒。

宁化天潢贵胄:李世熊及其家属(二)

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州即位后,黄道周荐举他为翰林博士,不就。清军入间后,屡次征召,他也不干,干脆削发为僧,隐居阳迟山,据说不入县城40年。


他给书斋取名但月庵,“但月者,离合两字,隐喻为明一人也”(《福建通志》)。他把自己看成明遗民。但月庵在宁化泉上镇。


2000年9月初,过泉上,我特地去凭吊遗址。庵在郊外阳迟山中,同行的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说:“传说李世熊很会看风水,他自己选了这地方,离镇上不远不住也想不到这里面还住人。”


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垄,行到尽头,便是一处两三亩的开阔地,前有小塘,番薯地,后面较高的一块空地长满萋萋芳草,便是但月庵旧址。李世熊的一生太漫长了,明亡国时他43岁,还有42年可活。


从1647年开始,他躲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谷里,“空挥骚屈泪,山泽自行吟”。写下了《寒支集》、《钱神志》、《史感物感》、《本行录》、《经正录》、《狗马史记》及《宁化县志》等著作。他的弟子希望老师和清当局搞好关系,建议他修县志。


他这时差不多70岁了,竟相信自己还能以垂暮之年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更难以置信的是,在他83岁这年居然完成了《宁化县志》有“天下名志”之称。


1936年,学识渊博的福建通志局总纂陈衍便称该志“在县志中直匹康对山之《武功志》,赫然于著录”。


另一位现代人,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厦门大学黄典诚教授则说:“我从小就听人家说,中国只有两部半地方志,一部是《武功志》,一部是《宁化志》,还有一部《朝邑志》,只算半部。”


中国的各种地方志不下万种,能有这样的地位,真是可惊的事。官方设局修史从来没修过良史,中国最好几部史书如《史记》《汉书》都是私人著述。


地方志里,上文提到的《武功志》是个人修著,《宁化县志》的杰出也在于它出于李世熊一己之手。


宁化是小县,他感叹说:吾宁人物荒略,山川湮郁,纵使司马迁修传,道元注经,也写不出俊艳文章。他说:“旧本无一字可存,新事又无一节可采。”于是他把旧志全部推翻,为新志立三部五十目,重做五十篇考核翔实的通论。


自从韩愈说闽人举进士从欧阳詹始,许多志书沿袭这一错误,李世熊躲在宁化乡下,却能考订出长溪(今福安)人薛令之早在唐神龙二年进士及第。可见他的工如何出色。


李世熊《宁化县志》真的是一部严谨而渊博的杰作。举我感兴趣的《物产志》为例,我读过乾隆《泰宁县志》,只有客客一二十条,民国《明溪县志》有近400条。


但释文过于简略:民国《请清流县志》的条目和释文都相当详尽了,仍然不过全书二十分之一,可是《宁化县志》该部分内容竟占全书五分之一强,其释文的详尽甚至远远超过几部福建省志。


宁化人物和事件可写的不多,李世熊只好多叙物产,固然有不得已的原因,然而没有深厚的学力,无法考辨得如此精详。


以李世熊的学识和才气,或许也能修出不朽的省志,国史。可惜他生逢乱世,历史只给他宁化这一弹丸之地为舞台,如今,方志界谓“论史而崇马班(司马迁、班固),言志而尚宁武(宁化、武功二志)”,他该满意了,他做出了最好的工作。


但月庵躲得过时代躲不过历史。据新编《宁化县志》,但月庵是一幢三开两进敬山顶单层木结构民房,面积约200平方米,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李世熊反对的政权—清朝统治者—没有拆他的房子,倒是300多年后的“革命小将”不能容忍他的房子。


李世熊的基葬就在庵址后面。其墓冢原在白沙坳,11年后改葬此地,三百年后与但月庵毁于同一批人之手,1987年重新修葺。


墓坪野草杂生,墓碑是新立的,碑顶及左右的小石块却还是旧制。碑文曰:大明遗民九世祖李公世熊之墓。“大明遗民”用得好,表明他死后仍要做明朝的鬼。这出于他自撰也说不定。


李世熊并不喜欢明朝,可是他不能效忠于两个王朝。信仰有时是偶然的,甚至可能是荒谬的。让我们敬重的其实是他的气节,人格。


李世熊咏古松的诗句说:“受命于天冬亦春,惟公可许胆包身。”正是他自己的写照。在泉上镇,还有李世熊的故居,是后来翻建过的。


有块栓马石,据说为他当年的遗物。我这次去采访,屋主人说,石头是他十几年前移到外面的,很坚硬。历史的物证是破碎的。


幸好他的著作还在,他的精神画像还在,天知道它们怎么躲过了那么多的劫难!

8f37dcdd885acaf45bf265eb11de0dd3

李崇富选


宁化的李氏有好几支,共12个祠堂,散布于8乡镇。我去治平乡下坪村采访,发现下坪李氏关于李火德兄弟的记载很特别。


更让人惊奇的是,当福建、广东、江西李氏纷纷放弃自己的祖系,皈依李火德系,从而将大唐历代天子变成自己的祖系时,下坪李氏的族谱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没有皇室血统。


依据下坪六郎公合族编的《李氏族谱》中的“陇西郡李氏远祖源流世系传”,我整理如下:大始祖李耳,也就是老子:九世为造都江堰的李冰:三十三世为晋代的李款,李款生2子:桂丹、柏丹。


兄弟俩分出两派。桂丹于南朝宋文帝时任博陵令,是下坪李氏的祖先:柏丹传五世而有三十九世李渊,是唐皇室的祖先。


下坪李氏三十九世祖为李神通,字显宇,佐唐高祖定天下,敕封淮安王葬兰陵。写到李渊以下的唐皇室世系时,则以“另修玉牒天潢之派,不敢修入家乘”为由,不再记载了。


也就是说,下坪李氏并非帝王裔孙,他们的先祖顶多在李唐王朝做些高官。四十二世李海于唐太宗贞观九年任豫章洪州刺史,从此子孙迁居洪都,也就是江西南昌。


四十五世李茂(649-732)宦游福建,迁黄连镇武昌(今中沙乡境),为入阅始祖,死后葬泉下里。李茂初娶建宁县进士车万育之女车氏,继娶黄连镇守巫罗俊的侄女巫氏。接着,李氏直在宁化繁衍生息。


六十世李崇富(955-1008)为下坪李氏始祖,又称大郎公。“公于天文地理靡不精晓,尤精堪舆,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976),公游会同里见下坪乡九曲峡佳城一穴,可以发丁亿万,可以发福悠长。


公遂由武昌经石壁往会同里石灰坳居焉,宋真宗咸平元年戊戌(998),公子六郎公复由石灰场迁居下坪屋场坵发衍至今,皆公一脉之衍也。……


公妣合葬下坪九曲峡雄鹅掏水形艮坤向夫左妇右合图。”这里的意思是说,李崇富精于看风水,在下坪乡九曲峡发现一处好墓穴,会让家族人丁兴旺,于是把家搬到石灰均居住。


死后,他们夫妻就合葬于他发现的下坪那处墓穴(鹅形地)。这个李崇富,相当于其他李氏族谱说的李珠,但是又有一些差异。“


生六子,一郎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以德取派,冠以五行取义,取名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田德。时因山川狭小,发衍各地后再娶曾氏,生庶子有三,为七郎、八郎、九郎。”


族谱里有一首《九子发迹记载歌》,道明了李崇富儿子们的下落:


郎宁化花心街;二郎河田与汀州;

三邮广东嘉应州:四邮江西东龙畴;

五郎长校屋桥头:六郎下坪屋场丘;

七郎广东樟树头:八郎同安大平洲;

九郎连城马古始源流。

九朵花枝齐茂盛,手足情深万古讴,

后裔繁衍海内外,人杰地灵出公侯。


有意思的是,2009年农历三月十二日,族人重修李崇富的坟墓,新立了一块幕志铭,碑上记载了一个传说:“公殁于大中祥符元年戊申。


相传公逝时,抬棺于葬,途中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回取雨具,返见无棺,觅芦有迹,跟踪而下,得现新土,天葬地茔,传奇万年。


后经堪舆,藏形于斯,形曰:雄鹅掬水,艮山坤向,穴的鹅首,可谓山环气聚,水环九曲,近拱远朝,有崛起之征,兴隆之象。


后于清代雍正癸丑仲冬,经五郎、六郎裔孙携手全修祖坟,并将公与祖妣曹氏合葬,至今数百载。”


该传说与李火德墓葬传说如出一辙,显然受了后者的影响。按族谱所载,李崇富的墓穴是自己看来的,他不惜迁居于附近,要下葬何处,早有预谋。


莫非他最后下葬之处并非自己选好的阴宅?

bd390d6e14b2db8769efedb05233c20b

下坪李氏家庙


治平是宁化唯一一个畜族乡,位于县境西南山区,交通不便。而下坪村是治平乡最偏僻的村落之一,坐落于大山峡谷间,西面是海拔1390米的宁化最高峰鸡公岽。山高林密,空气清新,太阳早早落山。


一条清澈的小溪奔腾而过,村庄沿溪边高地错落展开。李氏家庙建在村后山坡上,高过全村,视野开阔。


下坪村80%都姓李,属于六郎公的后裔。如果不是为了一个好墓穴,李崇富从富饶的中沙搬到县南的会同里石灰场是令人费解的。


父母下葬后,李崇富的儿子们立马散伙,远走他乡。而六郎搬到如此偏僻的地方开基,也让人百思不解。族谱说,六郎单传八世,至六二郎始生3子,多悬哪!


李氏家庙颇为奇特,后为土墙,正立面为石灰抹面的砖墙,3个拱券门,是民国年间那种中西杂棵的风格。查了一下,才知道建于1941年。同一年,李氏家族还重修了族谱。


族谱中载有二十六世孙李荣建写的《一世祖崇富公柯堂记》,盛赞祠堂形胜:“其景之佳胜,更为一乡之冠。背枕高山,屹然得建瓴之势,左来龙,右去水,前峰屏列,四山环护,睛天一碧。


竹木随风摇曳,炊烟岚气缕缕,然互相纠缠。俯瞰鸯瓦,杲日照临放光泽,是子孙之声气,时时与祖宗之灵爽相感应,不仅春霜秋露,油然生孝弟之念。”


祠堂内部,高悬“继述堂”牌匾。神龛中央,写着“宋始祖考李公大郎”以及他的8位

夫人、9个儿子和13位儿媳妇的香位。


台基下有个壁炉式的小塞,大约供奉土地神,两侧则装饰了泥塑麒麟图。祠堂的建筑结构很有意思,明明檩子就架在左右两侧土墙上,却在墙面用水泥绘制了一幅虚构的梁柱结构图,似乎不这样就不像祠堂。


石灰墙面虽然斑驳,但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标语口号仍然血红,醒目。这间祠堂兼容并蓄,保存了民国以来各个时代的历史遗迹。


李氏家庙右侧,有一排宽大的石阶。下坪诗人李运锋神气地说:“你数一下石阶,共

24级,所以唐代有24位姓李的皇帝。


还有一位武则天,不姓李。所以这里还有一级侧放的石阶。”我前面还说下坪李氏最谦逊,其实未必。


我注意到祠堂的门联是:“整冠齐拜先人宅,节步敬登帝子堂。”你看,他们还不忘强调自己是帝子皇孙呢。

——完——

想了解更多

宁化的三重身份,宁化人应该知道!

宁化的三重身份—汀州府的侧室,宁化人应该知道!

宁化第三重身份:客家人的祖地

宁化开镇豪杰:巫罗俊及其家族

宁化建县功臣:罗令纪及其家族

宁化科举世家:伍正己及其家族

宁化文采风流:郑文宝及其家族

宁化大族演义:张显宗张腾蛟及其家族(其一)

宁化大族演义:张显宗张腾蛟及其家族(其二)

宁化大族演义:张显宗张腾蛟及其家族(其三)

宁化天潢贵胄:李世熊及其家属(一)



本文來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30861242&ver=981&signature=6egN3wdmNVEsSSW6jVLFD8sSrCKtblufXQ2z8KcYJ0ENuf8j2H0aoiH1EM0iW0K3PMVLgiseTUDrjjMR0t0I269*d7Iw0hGd8x2hN*ABDkGghfxSCTwJBp5qjgWu64Mq&n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