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鐵性貧血是什麼?
缺鐵性貧血是當人體缺乏足夠的鐵質時,無法製造充足的血紅素,導致紅血球攜氧能力下降的一種疾病。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約有15%的育齡女性及5%的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鐵性貧血,其中孕婦的比例更高達30%。
鐵質是人體製造血紅素的關鍵原料,當飲食中鐵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流失過多(如月經、腸胃出血)時,便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常見症狀包括:疲勞、頭暈、臉色蒼白、心悸等。
飲食在預防和改善缺鐵性貧血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並搭配促進吸收的營養素,能有效提升體內鐵儲備。若懷疑自己可能貧血,建議進行專業的貧血檢查,香港有多家醫療機構提供全面的貧血檢測服務,幫助準確診斷貧血類型與程度。
1. 缺鐵性貧血的定義與成因
缺鐵性貧血的主要成因包括:
- 飲食不均衡:長期缺乏富含鐵質的食物
- 吸收障礙:如腸胃疾病影響鐵質吸收
- 血液流失:女性月經量過多、消化道出血等
- 需求增加:懷孕、青少年快速成長期
2. 為何飲食對缺鐵性貧血如此重要?
鐵質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研究顯示,透過飲食調整可改善輕度缺鐵性貧血,而中重度患者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配合鐵劑治療。香港營養學會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需攝取8-11毫克鐵質,女性則需要18毫克(育齡期)至8毫克(停經後)。
二、補鐵食物大公開
補鐵食物可分為血紅素鐵(動物性來源)和非血紅素鐵(植物性來源)兩大類,前者吸收率約15-35%,後者僅2-20%。
1. 紅肉:牛肉、羊肉等,富含血紅素鐵,吸收率高
紅肉是最佳的鐵質來源之一,每100克牛肉約含2.6-3.7毫克鐵質。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數據顯示,本地市售牛肉的鐵含量穩定,建議選擇瘦肉部位,每週食用2-3次,每次約85-115克。
2. 內臟:豬肝、雞肝等,鐵質豐富
動物肝臟鐵含量驚人,豬肝每100克含高達23毫克鐵質,是補鐵的極佳選擇。但因其膽固醇和維生素A含量也高,建議每週不超過一次,每次約30-50克。香港傳統食療常以豬肝枸杞湯來改善貧血。
3. 深綠色蔬菜:菠菜、莧菜等,但吸收率較低
雖然菠菜等蔬菜含鐵量不低(每100克約2.7毫克),但植物性鐵的吸收受草酸等成分影響。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指出,搭配維生素C可將吸收率提升2-3倍。本地常見的莧菜、芥蘭也是不錯的選擇。
4. 豆類:黃豆、黑豆等,植物性鐵質來源
豆類是素食者的重要鐵質來源,每100克黃豆含6.9毫克鐵。香港素食學會建議,可將豆類發芽或發酵(如納豆、味噌)以提高鐵質利用率。豆腐、豆漿也是方便的選擇。
5. 其他:黑木耳、紅棗等
黑木耳(每100克乾品含5.5毫克鐵)和紅棗是中式補血常用食材。香港老字號藥材店常見的紅棗黑糖水,就是傳統的補血飲品。芝麻、南瓜子等堅果種子類也含有不錯的鐵質。
三、提升鐵質吸收的小技巧
即使攝取足夠鐵質,若吸收不良也無法改善貧血。以下方法可顯著提升鐵質利用率:
1. 維生素C:幫助鐵質吸收,可搭配柑橘類水果、芭樂等
維生素C能將三價鐵還原為更易吸收的二價鐵。香港常見的高維C水果包括:番石榴(每100克含228毫克)、奇異果(92.7毫克)、橙(53.2毫克)。建議在含鐵餐點中加入1份(約100克)這類水果。
2. 避免與抑制鐵質吸收的食物同食
香港人愛飲的茶和咖啡含多酚類物質,會抑制鐵吸收達50%。鈣質也會干擾鐵吸收,應避免高鈣食物(如牛奶、起司)與補鐵餐同食。建議間隔至少1-2小時。
3. 烹調方式:使用鐵鍋烹調可增加食物鐵質含量
香港大學研究發現,用鐵鍋烹調酸性食物(如番茄)可增加2-5倍的鐵含量。傳統中式鐵鍋炒菜是不錯的選擇,但需注意保養以防生鏽。
四、一日補鐵食譜範例
以下為香港營養師推薦的一日補鐵餐單,總鐵含量約20-25毫克:
1. 早餐:燕麥粥(加入黑芝麻、堅果)+ 柳橙
燕麥片(40克)含1.5毫克鐵,加入黑芝麻(10克,1.4毫克)和核桃(10克,0.3毫克)。搭配一個柳橙(維生素C)可提升吸收率。
2. 午餐:牛肉炒青菜 + 五穀飯
瘦牛肉(100克,3毫克)炒芥蘭(100克,1毫克),使用鐵鍋烹調。五穀飯(1碗)含約0.8毫克鐵。
3. 晚餐:豬肝湯 + 炒菠菜 + 糙米飯
豬肝(50克,11.5毫克)配枸杞(10克)煮湯。炒菠菜(100克,2.7毫克)加蒜末。糙米飯(1碗)含0.5毫克鐵。
4. 點心:紅棗枸杞茶
紅棗(5顆,約1毫克鐵)和枸杞(10克)泡茶,可加少量黑糖調味。
五、特殊族群的飲食建議
1. 孕婦:鐵質需求量增加,需額外補充
香港衛生署指出,孕婦每日需27毫克鐵質。除飲食外,通常需補充鐵劑。建議多吃紅肉、深綠色蔬菜,並定期進行貧血檢查香港醫療機構提供的孕婦專項檢測。
2. 素食者:植物性鐵質吸收率較低,需注意飲食搭配
香港素食協會建議,素食者應增加20%鐵質攝取量,多選擇豆類、堅果、全穀類,並每餐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發酵豆製品可提高鐵利用率。
3. 嬰幼兒:添加富含鐵質的副食品
香港兒科醫學會指引,4-6個月起應添加鐵強化米粉、肉泥等。母乳餵養的嬰兒更需注意,因母乳鐵含量較低。
六、重要提醒:飲食只是輔助,如有嚴重貧血症狀,應尋求醫療協助
若出現嚴重疲勞、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或飲食調整後未改善,應及時就醫。香港各大醫院和診所都提供專業的貧血檢測服務,包括血液檢查和病因排查。切勿自行長期補充鐵劑,過量可能導致中毒。
預防勝於治療,建議高風險族群(如經期量多女性、孕婦、長期素食者)定期進行貧血檢查,香港多間體檢中心都有相關套餐。保持均衡飲食,才能遠離缺鐵性貧血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