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天潢貴胄:李世熊及其家屬(二)

作者:Vivian 时间:2019-04-03 10:47:53 標籤: 分類:

大明遺民李世熊


明末清初,泉上李氏出現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明遺民李世熊。李世熊(1602-1686),字元仲,雖然飽學多識,科舉場上卻不如意,隻好在家鄉開館授徒。

宁化天潢贵胄:李世熊及其家属(二)

南明隆武帝朱聿鍵在福州即位後,黃道周薦舉他為翰林博士,不就。清軍入間後,屢次征召,他也不幹,幹脆削發為僧,隱居陽遲山,據說不入縣城40年。


他給書齋取名但月庵,“但月者,離合兩字,隱喻為明一人也”(《福建通誌》)。他把自己看成明遺民。但月庵在寧化泉上鎮。


2000年9月初,過泉上,我特地去憑吊遺址。庵在郊外陽遲山中,同行的當地文化站工作人員說:“傳說李世熊很會看風水,他自己選了這地方,離鎮上不遠不住也想不到這裏麵還住人。”


這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山壟,行到盡頭,便是一處兩三畝的開闊地,前有小塘,番薯地,後麵較高的一塊空地長滿萋萋芳草,便是但月庵舊址。李世熊的一生太漫長了,明亡國時他43歲,還有42年可活。


從1647年開始,他躲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山穀裏,“空揮騷屈淚,山澤自行吟”。寫下了《寒支集》、《錢神誌》、《史感物感》、《本行錄》、《經正錄》、《狗馬史記》及《寧化縣誌》等著作。他的弟子希望老師和清當局搞好關係,建議他修縣誌。


他這時差不多70歲了,竟相信自己還能以垂暮之年完成這麽巨大的工程。更難以置信的是,在他83歲這年居然完成了《寧化縣誌》有“天下名誌”之稱。


1936年,學識淵博的福建通誌局總纂陳衍便稱該誌“在縣誌中直匹康對山之《武功誌》,赫然於著錄”。


另一位現代人,福建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顧問、廈門大學黃典誠教授則說:“我從小就聽人家說,中國隻有兩部半地方誌,一部是《武功誌》,一部是《寧化誌》,還有一部《朝邑誌》,隻算半部。”


中國的各種地方誌不下萬種,能有這樣的地位,真是可驚的事。官方設局修史從來沒修過良史,中國最好幾部史書如《史記》《漢書》都是私人著述。


地方誌裏,上文提到的《武功誌》是個人修著,《寧化縣誌》的傑出也在於它出於李世熊一己之手。


寧化是小縣,他感歎說:吾寧人物荒略,山川湮鬱,縱使司馬遷修傳,道元注經,也寫不出俊豔文章。他說:“舊本無一字可存,新事又無一節可采。”於是他把舊誌全部推翻,為新誌立三部五十目,重做五十篇考核翔實的通論。


自從韓愈說閩人舉進士從歐陽詹始,許多誌書沿襲這一錯誤,李世熊躲在寧化鄉下,卻能考訂出長溪(今福安)人薛令之早在唐神龍二年進士及第。可見他的工如何出色。

李世熊《寧化縣誌》真的是一部嚴謹而淵博的傑作。舉我感興趣的《物產誌》為例,我讀過乾隆《泰寧縣誌》,隻有客客一二十條,民國《明溪縣誌》有近400條。


但釋文過於簡略:民國《請清流縣誌》的條目和釋文都相當詳盡了,仍然不過全書二十分之一,可是《寧化縣誌》該部分內容竟占全書五分之一強,其釋文的詳盡甚至遠遠超過幾部福建省誌。


寧化人物和事件可寫的不多,李世熊隻好多敘物產,固然有不得已的原因,然而沒有深厚的學力,無法考辨得如此精詳。

以李世熊的學識和才氣,或許也能修出不朽的省誌,國史。可惜他生逢亂世,曆史隻給他寧化這一彈丸之地為舞台,如今,方誌界謂“論史而崇馬班(司馬遷、班固),言誌而尚寧武(寧化、武功二誌)”,他該滿意了,他做出了最好的工作。

但月庵躲得過時代躲不過曆史。據新編《寧化縣誌》,但月庵是一幢三開兩進敬山頂單層木結構民房,麵積約200平方米,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


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李世熊反對的政權—清朝統治者—沒有拆他的房子,倒是300多年後的“革命小將”不能容忍他的房子。

李世熊的基葬就在庵址後麵。其墓塚原在白沙坳,11年後改葬此地,三百年後與但月庵毀於同一批人之手,1987年重新修葺。


墓坪野草雜生,墓碑是新立的,碑頂及左右的小石塊卻還是舊製。碑文曰:大明遺民九世祖李公世熊之墓。“大明遺民”用得好,表明他死後仍要做明朝的鬼。這出於他自撰也說不定。

李世熊並不喜歡明朝,可是他不能效忠於兩個王朝。信仰有時是偶然的,甚至可能是荒謬的。讓我們敬重的其實是他的氣節,人格。


李世熊詠古鬆的詩句說:“受命於天冬亦春,惟公可許膽包身。”正是他自己的寫照。在泉上鎮,還有李世熊的故居,是後來翻建過的。


有塊栓馬石,據說為他當年的遺物。我這次去采訪,屋主人說,石頭是他十幾年前移到外麵的,很堅硬。曆史的物證是破碎的。


幸好他的著作還在,他的精神畫像還在,天知道它們怎麽躲過了那麽多的劫難!

李崇富選


寧化的李氏有好幾支,共12個祠堂,散布於8鄉鎮。我去治平鄉下坪村采訪,發現下坪李氏關於李火德兄弟的記載很特別。


更讓人驚奇的是,當福建、廣東、江西李氏紛紛放棄自己的祖係,皈依李火德係,從而將大唐曆代天子變成自己的祖係時,下坪李氏的族譜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沒有皇室血統。

依據下坪六郎公合族編的《李氏族譜》中的“隴西郡李氏遠祖源流世係傳”,我整理如下:大始祖李耳,也就是老子:九世為造都江堰的李冰:三十三世為晉代的李款,李款生2子:桂丹、柏丹。


兄弟倆分出兩派。桂丹於南朝宋文帝時任博陵令,是下坪李氏的祖先:柏丹傳五世而有三十九世李淵,是唐皇室的祖先。

下坪李氏三十九世祖為李神通,字顯宇,佐唐高祖定天下,敕封淮安王葬蘭陵。寫到李淵以下的唐皇室世係時,則以“另修玉牒天潢之派,不敢修入家乘”為由,不再記載了。


也就是說,下坪李氏並非帝王裔孫,他們的先祖頂多在李唐王朝做些高官。四十二世李海於唐太宗貞觀九年任豫章洪州刺史,從此子孫遷居洪都,也就是江西南昌。


四十五世李茂(649-732)宦遊福建,遷黃連鎮武昌(今中沙鄉境),為入閱始祖,死後葬泉下裏。李茂初娶建寧縣進士車萬育之女車氏,繼娶黃連鎮守巫羅俊的侄女巫氏。接著,李氏直在寧化繁衍生息。

六十世李崇富(955-1008)為下坪李氏始祖,又稱大郎公。“公於天文地理靡不精曉,尤精堪輿,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丙子(976),公遊會同裏見下坪鄉九曲峽佳城一穴,可以發丁億萬,可以發福悠長。


公遂由武昌經石壁往會同裏石灰坳居焉,宋真宗鹹平元年戊戌(998),公子六郎公複由石灰場遷居下坪屋場坵發衍至今,皆公一脈之衍也。……


公妣合葬下坪九曲峽雄鵝掏水形艮坤向夫左婦右合圖。”這裏的意思是說,李崇富精於看風水,在下坪鄉九曲峽發現一處好墓穴,會讓家族人丁興旺,於是把家搬到石灰均居住。


死後,他們夫妻就合葬於他發現的下坪那處墓穴(鵝形地)。這個李崇富,相當於其他李氏族譜說的李珠,但是又有一些差異。“


生六子,一郎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以德取派,冠以五行取義,取名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田德。時因山川狹小,發衍各地後再娶曾氏,生庶子有三,為七郎、八郎、九郎。”


族譜裏有一首《九子發跡記載歌》,道明了李崇富兒子們的下落:

郎寧化花心街;二郎河田與汀州;

三郵廣東嘉應州:四郵江西東龍疇;

五郎長校屋橋頭:六郎下坪屋場丘;

七郎廣東樟樹頭:八郎同安大平洲;

九郎連城馬古始源流。

九朵花枝齊茂盛,手足情深萬古謳,

後裔繁衍海內外,人傑地靈出公侯。

有意思的是,2009年農曆三月十二日,族人重修李崇富的墳墓,新立了一塊幕誌銘,碑上記載了一個傳說:“公歿於大中祥符元年戊申。


相傳公逝時,抬棺於葬,途中雷電交加,傾盆大雨,回取雨具,返見無棺,覓蘆有跡,跟蹤而下,得現新土,天葬地塋,傳奇萬年。


後經堪輿,藏形於斯,形曰:雄鵝掬水,艮山坤向,穴的鵝首,可謂山環氣聚,水環九曲,近拱遠朝,有崛起之征,興隆之象。


後於清代雍正癸醜仲冬,經五郎、六郎裔孫攜手全修祖墳,並將公與祖妣曹氏合葬,至今數百載。”

該傳說與李火德墓葬傳說如出一轍,顯然受了後者的影響。按族譜所載,李崇富的墓穴是自己看來的,他不惜遷居於附近,要下葬何處,早有預謀。


莫非他最後下葬之處並非自己選好的陰宅?

下坪李氏家廟

治平是寧化唯一一個畜族鄉,位於縣境西南山區,交通不便。而下坪村是治平鄉最偏僻的村落之一,坐落於大山峽穀間,西麵是海拔1390米的寧化最高峰雞公崠。山高林密,空氣清新,太陽早早落山。


一條清澈的小溪奔騰而過,村莊沿溪邊高地錯落展開。李氏家廟建在村後山坡上,高過全村,視野開闊。


下坪村80%都姓李,屬於六郎公的後裔。如果不是為了一個好墓穴,李崇富從富饒的中沙搬到縣南的會同裏石灰場是令人費解的。


父母下葬後,李崇富的兒子們立馬散夥,遠走他鄉。而六郎搬到如此偏僻的地方開基,也讓人百思不解。族譜說,六郎單傳八世,至六二郎始生3子,多懸哪!

李氏家廟頗為奇特,後為土牆,正立麵為石灰抹麵的磚牆,3個拱券門,是民國年間那種中西雜棵的風格。查了一下,才知道建於1941年。同一年,李氏家族還重修了族譜。

族譜中載有二十六世孫李榮建寫的《一世祖崇富公柯堂記》,盛讚祠堂形勝:“其景之佳勝,更為一鄉之冠。背枕高山,屹然得建瓴之勢,左來龍,右去水,前峰屏列,四山環護,睛天一碧。


竹木隨風搖曳,炊煙嵐氣縷縷,然互相糾纏。俯瞰鴦瓦,杲日照臨放光澤,是子孫之聲氣,時時與祖宗之靈爽相感應,不僅春霜秋露,油然生孝弟之念。”

祠堂內部,高懸“繼述堂”牌匾。神龕中央,寫著“宋始祖考李公大郎”以及他的8位

夫人、9個兒子和13位兒媳婦的香位。

台基下有個壁爐式的小塞,大約供奉土地神,兩側則裝飾了泥塑麒麟圖。祠堂的建築結構很有意思,明明檁子就架在左右兩側土牆上,卻在牆麵用水泥繪製了一幅虛構的梁柱結構圖,似乎不這樣就不像祠堂。


石灰牆麵雖然斑駁,但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標語口號仍然血紅,醒目。這間祠堂兼容並蓄,保存了民國以來各個時代的曆史遺跡。

李氏家廟右側,有一排寬大的石階。下坪詩人李運鋒神氣地說:“你數一下石階,共

24級,所以唐代有24位姓李的皇帝。

還有一位武則天,不姓李。所以這裏還有一級側放的石階。”我前麵還說下坪李氏最謙遜,其實未必。


我注意到祠堂的門聯是:“整冠齊拜先人宅,節步敬登帝子堂。”你看,他們還不忘強調自己是帝子皇孫呢。

——完——

想了解更多

寧化的三重身份,寧化人應該知道!

寧化的三重身份—汀州府的側室,寧化人應該知道!

寧化第三重身份:客家人的祖地

寧化開鎮豪傑:巫羅俊及其家族

寧化建縣功臣:羅令紀及其家族

寧化科舉世家:伍正己及其家族

寧化文采風流:鄭文寶及其家族

寧化大族演義:張顯宗張騰蛟及其家族(其一)

寧化大族演義:張顯宗張騰蛟及其家族(其二)

寧化大族演義:張顯宗張騰蛟及其家族(其三)

寧化天潢貴胄:李世熊及其家屬(一)

本文來源: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30861242&ver=981&signature=6egN3wdmNVEsSSW6jVLFD8sSrCKtblufXQ2z8KcYJ0ENuf8j2H0aoiH1EM0iW0K3PMVLgiseTUDrjjMR0t0I269*d7Iw0hGd8x2hN*ABDkGghfxSCTwJBp5qjgWu64Mq&n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