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大連普蘭店區鄭溝村三屆村黨支部書記接力奮鬥——「最窮村」成了「最富村」
遼寧大連普蘭店區城子坦街道鄭溝村村民在大棚里打理棚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蘇大鵬 攝
水果批發市場內整裝待發的物流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蘇大鵬 攝
在遼寧大連市普蘭店區城子坦街道,鄭溝村是公認的「最富村」,然而在20年前,鄭溝村還是當地的「最窮村」。從「最窮」到「最富」,許多鄭溝村村民說,是20年來村裏黨員幹部薪火相傳、專心致志不斷把棚桃產業做大、做專、做優,才讓他們過上富裕的日子
午夜12點,遼寧大連市普蘭店區鄭溝村大連吳明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的水果批發市場內燈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滿載着棚桃的農用貨車剛駛入市場,車還沒有完全停穩,早已等候多時的客商就圍了上去,看桃、議價、成交。隨後,這些棚桃在庫房裏經過挑揀分裝後,被迅速送至機場、碼頭、車站……
在普蘭店區城子坦街道,鄭溝村是公認的「最富村」,這個村有桃棚3000棟,佔地面積1.2萬畝,年產量1萬多噸,產值1.1億元;村戶均擁有桃棚2棟,僅靠種桃人均每年就可增收1.5萬元以上。因為棚桃產業發展得好,獲得遼寧省「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和農業部「一村一品示範村」等稱號。
攻克技術和銷售難題
鄭溝村的原黨支部書記孫玉全說,1996年,大連市組織一批村帶頭人到營口市熊岳鎮考察棚桃產業。「我當時就產生了做棚桃的想法。鄭溝村的氣候和地勢特點非常適合發展棚桃。」
當時,村民一聽建一個大棚需要1.5萬元至2萬元,大家都有些猶豫。村裏提出,每個生產隊出3個群眾代表,村裏出錢雇一個大客車,一行60多人到熊岳鎮進行實地考察。考察完後,想着碩果纍纍的景象,又算算生產後的收入,幾個膽子大的村民有了興趣,主動找到孫玉全。於是,孫玉全趁熱打鐵,着手規劃建設棚桃小區。他們在小鄭村調整出首批建設的15畝地,規劃建設了7棟大棚。
棚建成了,桃樹買來了,難題也來了:不懂技術。於是,村集體出資,到熊岳鎮請來棚桃專家給農戶講解傳授棚桃種植技術。技術問題解決了,新難題又擺在了眼前:怎麼把桃子賣出去?村集體決定組織大家搭夥兒闖市場。於是,兩三家各出一個人,一起趕着車到丹東、大連、瓦房店水果市場去闖。當時棚桃還是個稀奇物,果商見了就上來打聽,就這樣,鄭溝村的棚桃一點點打開了市場。
鄭溝村的地溫上升得快,棚桃成熟比熊岳鎮早。1996年底至1997年初,7個大棚碩果纍纍,產出的棚桃賣了個好價錢,建棚投入的本錢一次性收回。握着沉甸甸的收入,村民喜上眉梢。
嘗到甜頭後,鄭溝村村民的幹勁兒更足了。
形成完整產業鏈條
活生生的例子,讓那些觀望的人有了信心。在孫玉全的帶領下,各個生產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別規劃棚桃產區,大小隊長、村民小組長、黨員帶頭建設棚桃大棚。就這樣,幹部帶着群眾干,一級干給一級看,鄭溝村的棚桃大棚一年比一年增加。
農民決心種植棚桃,但建棚缺少資金。當時新任鄭溝村黨支部書記的王福君,多次為農戶擔保貸款,甚至將自家工廠抵押給銀行。在1999年後的近10年間,前後累計為100多戶農戶擔保貸款近300萬元,讓村民有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資金有着落了,村民們都積極組織調換土地,建設大棚。就這樣,鄭溝村的棚桃大棚茁壯成長起來,逐步成為鄭溝村的主導產業,真的成了農民身邊的「綠色銀行」。
2003年,城子坦鎮政府領導到河南鄭州考察,引進126、中油五等新品種。新品種引進後,不僅口感、質量得到了改善,每畝地的產量也由原來的三四千斤提高到了五六千斤,一畝地增收萬元以上。
2013年,王長海擔任鄭溝村的黨支部書記。王長海問自己:老一輩留下的產業,要怎麼壯大發展,才能帶給老百姓更多的收穫?
每年的賣桃季,是鄭溝村最熱鬧的時候,各地的客商來收桃,包棚賣、論斤賣;富起來的鄉親們自己開着三輪車到幾十里甚至幾百里外的市場上組團去賣。賣給來村裏收購的水果商固然方便,可是價格不透明,有時候就被壓低了價錢;組團去賣,來來回回成本大。王長海聽說,現在坐在電腦前就能夠把東西賣出去,能否也尋找個類似的方法,讓百姓在家門口就把桃賣個好價錢。
經過多方打聽,2016年9月份,村裏引進遼南地區最大的水果物流商——大連吳明果業物流公司,建立起鄭溝棚桃物流交易市場,用於收購和發運鄭溝村的棚桃。2017年初,投資600萬元的交易市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這個佔地1200平方米的水果批發市場,在冬末春初,都會有全國各地近300多個客商進駐。棚桃上市的時候,市場熱鬧非凡,客商們評等級、出價、分包,農戶們比價賣貨,物流公司負責貨運。300多名客商直接對接全國130至150個市場,棚桃銷售從南到北實現全覆蓋。交易市場的運行也帶動了當地農戶就業和餐飲業的發展。
很快,十里八村的果農足不出戶,就能把棚桃賣到全國各地。
經過孫玉全、王福君、王長海3位村黨支部書記的接力推動,如今,鄭溝村已經形成了集種植、採摘、銷售、包裝、運輸為一體的完整的棚桃產業鏈。
輻射帶動周邊村鎮
如今,棚桃產業已經讓鄭溝村成為城子坦街道最富的村。在兩級黨組織的帶領下,村民正不斷地壯大拉長他們的「桃事業」。四五月份暖棚桃銷售結束後,冷棚桃進入成熟期。等五六月份冷棚桃進入銷售尾聲時,傳統方式種植的露地桃也開始逐漸成熟。不同品種的桃子可以持續賣到10月份。憑着勤勞、樸實和堅韌,鄭溝村的果農,創造了以棚桃為核心的「桃經濟」,得到「遼南第一桃鄉」的名號。
現在的鄭溝村,還包括新合併進來的娘娘廟、王窯兩個村。看到鄭溝村的富裕景象,其他兩個村的村民紛紛開始因地制宜,結合自身地形地勢特徵等實際情況選擇建設蔬菜大棚,目前已經建成城子坦街道第一個種植西紅柿、辣椒、茄子、芸豆等的蔬菜示範小區,建設大棚20多棟,面積達30多畝。
鄭溝村的發展,輻射帶動了整個城子坦街道棚桃產業的發展,而城子坦又輻射帶動了星台、墨盤、雙塔、沙包、樂甲、皮口鄉鎮等普蘭店全境棚桃產業的發展,普蘭店設施桃產業已成為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性產業,成為縣域範圍內全國最大的設施桃生產基地,至少帶動了25萬人就業。2013年,普蘭店區註冊了「普蘭店棚桃」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4年,中國園藝學會果樹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園藝學會桃分會授予普蘭店市「中國設施桃第一縣(市)」稱號。
據介紹,目前普蘭店區設施桃面積達10.2萬畝,年產量16萬噸,占遼寧省設施桃總產量的40%;年產值25億元,占普蘭店區果業總產值的55%。
「城子坦的棚桃產業是在兩級黨組織的引導下,在黨員幹部的帶領下發展起來的,我們要繼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借鑑過去的經驗,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街道,形成典型農戶帶動全屯、全村發展,典型村又輻射、帶動周邊村屯發展的局面,做大做強城子坦地區規模化、區域化高效優質農業,幫助貧困群眾儘快脫貧。」城子坦街道黨委書記徐強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蘇大鵬)
本文來源:http://news.sina.com.cn/c/2018-05-10/doc-ihaichqz35370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