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感謝“車讓人”的司機最好方式是快速過斑馬線
“‘車讓人’挺好的,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78歲的李先生說,“車讓人”是城市交通文明的一種體現,而作為行人,也應快速通過斑馬線,這樣做是對禮讓的駕駛員最好的感謝。
市民:行人應在車讓人後快速通行
李先生是一名退休教師,居住在科技路附近。近日,他撥打了華商報新聞熱線表達自己對“車讓人”的看法。“‘車讓人’肯定是個好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些老人和兒童來說,過馬路的安全係數提高了,交通秩序也變好了。”李先生說,“當然可能有人會說是因為司機害怕被罰款,但我覺得禮讓行人是一種相互行為,車和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相互禮讓”。
李先生說,他注意到在一些十字路口,有些行人會存在闖紅燈現象,“這個肯定是不對的,不遵守交通法規就談不上文明,還有一些路口,沒有信號燈,結果因為人流量太大,造成禮讓的車輛排隊擁堵,我覺得這些現象都是與‘車讓人’的初衷不符。首先行人必須遵守信號燈;其次,車輛已經禮讓行人,行人也應盡可能結隊通過,這樣就不至於影響到正常的車輛通行。”李先生說,他希望通過媒體呼籲廣大駕駛員繼續保持“車讓人”的良好態勢,“也應該引導行人遵守信號燈,不要隨意搶行,尤其是要快速通過,就是對禮讓的司機的最好回應和感謝。”
交警:加大對行人、非機動車違法整治
西華門十字是西安市一個交通流非常大的路口,華商報記者注意到,十字路口的信號燈為多相位控製,目的正是為了調節機動車、行人、非機動車的通行問題。
昨日上午10時30分許,在西華門十字西南角和西北角,右拐的車輛均會給人行橫道上的行人和非機動車讓行,而且交通協管員也會根據信號燈指示,來引導行人和非機動車進入人行橫道,而對於一些試圖搶行的行人,交通協管員會揮舞手中的小旗進行阻攔,對於一些搶行的行人和非機動車,交警則會將其攔停,隨後引導至十字西南角的交通教育處罰站,要求其接受現場交通安全再教育,交警也會對違法情節嚴重且不聽指揮勸阻的作出現場處罰。
昨日上午,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處民警介紹,自從今年5月份推行“車讓人”活動以來,得到了廣大駕駛員的支持。截至目前,西安交警部門已對30餘萬例不禮讓行人的機動車作出處罰。隨著“車讓人”深入人心,交警部門也在加強對行人、非機動車不遵守信號燈的違法行為進行教育處理,“‘車讓人’,人也應禮讓車輛,這是一種良性互動,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民警說,為了加強對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的整治力度,目前已經在除西華門之外的10個路口安裝了人臉識別抓拍曝光係統,同時也在陸續建設交通教育處罰站,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和督促行人、非機動車的交通違法有所改善。
記者走訪:行人通過後豎大拇指點讚
昨日,記者先後走訪了多個十字路口,對人行橫道前的交通情況進行了觀察。
太白路科技路十字:有交警執勤。右轉車輛絕大多數都會主動禮讓行人,但是仍有個別行人在左轉綠燈時試圖過馬路,對左轉車輛影響不少。時值中午時分,人流量非常大,行人幾乎都是快速通過。
丈八北路與科技四路十字:無交警執勤。車流人流量不是很大。右轉車輛全部禮讓行人,而因為行人特別零散,所以都是快速通過。
科技路西口:無交警執勤。人流量車流量較大,右轉車輛都會禮讓行人,隻有個別車輛會在行人快要通過時就會啟動。也有行人因為通過時,紅燈已經亮起,快速通行的同時,伸出胳膊向禮讓等待的車輛示意,有一位老人向禮讓的車輛伸出大拇指表示感謝。
灃惠南路:無交警執勤,車流量不是很大,因為灃惠南路有多條人行橫道,過街行人非常少,都是小跑通過。
灃惠路北段輔道:無交警執勤。由北向西二環橋下有公交車站,人流量較大,在人行橫道處,車輛絕大多數都會降低車速,而當有行人準備下台階進入車道時,車輛會遠遠停在停止線後麵禮讓,有一對老夫婦在通過時伸出大拇指為禮讓車輛點讚。
昨日,記者在走訪中觀察發現,在設置有信號燈的十字路口,右轉車輛禮讓行人時,行人一般都是正常步行通過。而在一些沒有信號燈的路口,行人較多時,其通行速度明顯會慢一些。
華商報倡議:“車讓人,人快過”
昨日,在未央路與玄武路丁字路口,記者注意到一位老先生在通過人行橫道時向禮讓車輛點頭示意。老先生姓王,65歲,他說,車已經停下等待了,行人就應該快速通過,這樣才能對得起別人的禮讓,要是再點頭示意或者是招手,也算是對禮讓車輛的一種禮貌回報。
今日起,華商報向西安市民發出倡議:車讓人,人快過。如果您是一位司機,希望您在通過人行橫道前提前減速注意觀察通行,禮讓行人通過;如果您是一位行人,希望您在通過人行橫道時一定要遵守信號燈指示,如果路口沒有信號燈,您一定要注意安全快速通行,讓您和禮讓的車輛之間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同時,華商報還將聯合更多的單位,通過評選和推選的方式,為主動禮讓行人的單位和駕駛員提供一定的獎勵和表彰。
如果有單位或個人願意參與此次倡議活動,歡迎撥打華商報新聞熱線:029—88880000報名參與,希望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打造西安的文明交通環境,為西安城市文明貢獻一份力量。 華商報記者 李小博 攝影 鄧小衛
本文來源:http://news.ifeng.com/a/20171121/53438352_0.shtml